2023年黑龍江法律碩士聯考考試考前沖刺卷



2023年黑龍江法律碩士聯考考試考前沖刺卷本卷共分為2大題50小題,作答時間為180分鐘,總分100分,60分及格一、單項選擇題(共25題,每題2分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 1.被馬克思譽為“世界上第一個人權宣言”的是 A.法國的人權宣言 B.北美的獨立宣言 C.俄國的被剝削勞動人民權利宣言 D.世界人權宣言 2.我國憲法規(guī)定,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 A.區(qū)、縣 B.區(qū)、縣、市 C.區(qū)、縣、自治縣 D.區(qū)、縣、自治縣、市 3.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的要求是 A.全體代表的4/5以上通過 B.全體代表的3/4以上通過 C.全體代表的2/3以上通過 D.全體代表的3/5以上通過 4.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基本政策是 A.引導、監(jiān)督和管理 B.引導、監(jiān)督和幫助 C.鼓勵、支持和引導 D.鼓勵、支持和監(jiān)督 5.根據我國憲法規(guī)定,下列哪一機關有權撤銷或者改變不適當的部門規(guī)章 A.全國人大 B.全國人大常委會 C.國務院 D.最高人民法院 6.我國法律中將城鄉(xiāng)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數比例一律改為1:4的時間是 A.1979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5年 7.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制定條件是 A.根據憲法和法律 B.不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 C.根據本民族特點 D.既不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又根據本民族特點 8.根據憲法規(guī)定,下列國家機關領導人不是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的是 A.國家主席 B.中央軍委主席 C.國務院總理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9.根據我國憲法規(guī)定,上級人民檢察院與下級人民檢察院之間的關系是 A.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 B.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C.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的關系 D.制約與被制約的關系 10.根據憲法規(guī)定,下列事項中必須由全國人大制定為基本法律的是 A.關于地方政府組織 B.關于學位 C.關于工會 D.關于國家賠償 11.根據我國憲法的規(guī)定,下列關于私有財產權的表述哪一項是不正確的 A.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B.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 C.任何人不得剝奪公民的私有財產 D.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和征用 12.傳統(tǒng)憲法分類的缺陷在于 A.忽視憲法的形式特點 B.標準復雜 C.沒有注重憲法的階級本質 D.內容重復 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名額不超過 A.3 500人 B.3 000人 C.2 500人 D.2 000人 14.我國現行憲法規(guī)定,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 A.居民選舉 B.公民選舉 C.選民選舉 D.村民選舉 15.我國國務院總理人選的提名權屬于 A.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 B.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C.國家主席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 16.根據我國憲法和法律的規(guī)定,享有人身特別保護權的人大代表包括 A.各級人大代表 B.全國人大代表 C.省級以上人大代表 D.縣級以上人大代表 17.“觀其眸子,不直則眊然”,即觀察當事人眼睛與視覺,無理則雙目失神,這就是“五聽”制度中的 A.“色聽” B.“目聽” C.“辭聽” D.“視聽” 18.春秋時期,鄭國的鄧析私造的刑書被稱為 A.呂刑 B.竹刑 C.九刑 D.湯刑 19.上請制度最早確立于 A.西漢 B.三國 C.南北朝 D.隋代 20.元代中央司法機關中,取代前朝大理寺主持審判的機構是 A.大宗正府 B.宣政院 C.刑部 D.御史臺 21.唐代時期,“以刑律分類為門,附以格敕”編纂而成的法律是 A.《永徽律疏》 B.《大中刑律統(tǒng)類》 C.《慶元條法事類》 D.《唐六典》 22.中國古代以喪服表示親屬間血緣親疏關系的制度,稱為 A.五刑制度 B.五禮制度 C.五喪制度 D.五服制度 23.唐律中規(guī)定:殺一家非死罪者三人以上和支解人的犯罪行為,構成唐律“十惡”中的 A.不睦 B.不義 C.不道 D.大不敬 24.正式確定凌遲刑作為法定死刑的法律是 A.《大中刑律統(tǒng)類》 B.《淳熙條法事類》 C.《宋刑統(tǒng)》 D.《慶元條法事類》 25.清朝的基本法典《大清律例》制定于 A.順治年間 B.康熙年間 C.雍正年間 D.乾隆年間 二、多項選擇題(共25題,每題2分。
每題的備選項中,有多個符合題意) 1.根據解釋的效力進行區(qū)分,刑法的解釋可以分為____ A.立法解釋 B.司法解釋 C.學理解釋 D.憲法解釋 2.下列有關刑事違法性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 A.刑事違法性不僅指違反刑法的規(guī)定,而且也包括違反國家立法機關頒布的單行刑事法律的規(guī)定和行政、經濟法律中規(guī)定的刑事責任條款 B.刑事違法性既是犯罪的本質特征,也是劃分犯罪行為與一般違法行為的基本界限 C.刑事違法性是社會危害性在刑法上的體現 D.刑事違法性作為犯罪的本質特征,體現了刑法的限制和保障機能 3.我國《刑法》第13條“但書”,即“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應理解為____ A.不構成犯罪 B.不是犯罪 C.是犯罪不以犯罪論處 D.是犯罪不以犯罪處罰 4.下列有關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概念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 A.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概念是區(qū)分罪與非罪的根本標準 B.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概念揭示了犯罪的社會政治屬性和法律特征 C.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犯罪概念是對犯罪的定性描述,而沒有設置定量要求 D.根據我國刑法對犯罪的定義,只有具有一定嚴重程度的社會危害性的違反刑法的行為才能被認定為犯罪 5.犯罪的基本特征有____ A.犯罪是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 B.犯罪是觸犯刑律的行為,具有刑事違法性 C.犯罪是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D.犯罪是觸犯法律的行為,具有違法性 6.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具有多種表現形式,可以表現為____ A.實際的危害后果 B.嚴重危害社會后果的現實危險 C.物質性的危害后果 D.精神性的危害 7.關于罪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 A.犯罪故意是罪過的一種表現形式 B.犯罪過失是罪過的一種表現形式 C.罪過的本質在于:行為人對自己行為造成的損害結果在主觀上應受到譴責 D.堅持罪過責任原則,意味著反對“主觀歸罪” 8.以下屬于特殊身份的有____ A.懷孕的婦女 B.累犯 C.犯誣告陷害罪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D.證人 9.關于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的正確表述是____ A.行為人實施危害行為后具有的特定資格、地位、狀態(tài) B.刑法所規(guī)定的影響行為人刑事責任的行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資格、地位、狀態(tài) C.某些犯罪的自然人主體必須具備的要件 D.教唆犯,幫助犯也必須具有特定資格、地位、狀態(tài) 10.犯罪構成客觀要件中的選擇要件包括____ A.犯罪行為 B.特定的犯罪方法 C.犯罪的時間、地點 D.犯罪客體 11.對一定的犯罪而言,____是區(qū)分罪與非罪的標志。
A.危害行為的有無 B.危害結果的有無 C.特定的時間、地點、方法 D.故意或者過失 12.我國刑法將刑事責任年齡作了以下劃分____ A.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B.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 C.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D.從寬處罰的刑事責任年齡 13.我國《刑法》所稱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____ A.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B.國有企事業(yè)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C.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D.其他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 14.關于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的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____ A.犯罪目的是有些犯罪的必備要件 B.間接故意和過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但可以有其他目的 C.犯罪動機通常是重要的法定或酌定量刑情節(jié) D.同一犯罪行為可能出于不同的犯罪動機,同一犯罪動機可能實施不同的犯罪 15.根據我國《刑法》第17條第2款的規(guī)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____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A.故意殺人罪 B.搶劫罪 C.販賣毒品罪 D.放火罪 16.下列行為中,不屬于刑法意義上的危害行為的是____ A.人在睡夢中的舉動 B.人在精神錯亂狀態(tài)下的舉動 C.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舉動 D.人在身體受到強制下的行為 17.成立不作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義務來源為____ A.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義務 B.職務上、業(yè)務上要求履行的義務 C.道義上的義務 D.行為人先行行為使法律所保護的某種利益處于危險狀態(tài)時所引起的負有防止危害結果發(fā)生的義務 18.下列有關犯罪的直接客體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 A.是指某一具體犯罪所直接侵害的客體 B.任何犯罪的直接客體都是各不相同的 C.可以分為簡單客體和復雜客體 D.有些犯罪的直接客體是相同的 19.犯罪構成____ A.是由我國刑法明確規(guī)定的 B.是某種行為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 C.是犯罪概念的具體化 D.是以犯罪概念為基礎的 20.下列犯罪中,哪幾種罪可以由單位構成:____ A.偷稅罪 B.拒不執(zhí)行判決、裁定罪 C.重大環(huán)境污染罪 D.行賄罪 21.關于犯罪目的和犯罪動機的下列表述中,正確的____ A.犯罪目的是有些犯罪的必備要件 B.間接故意和過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但可以有其他目的 C.犯罪動機通常是重要的法定或酌定量刑情節(jié) D.同一犯罪行為可能出于不同的犯罪動機,同一犯罪動機可能實施不同的犯罪 22.下述情況中,____屬于日標的錯誤。
A.誤以獸為人而予以殺害 B.誤以人為獸而予以殺傷 C.誤以甲為張某而加以殺害 D.誤以死人為活人而加以殺害 23.下列關于犯罪客觀方面的說法,正確的有____ A.是構成一切犯罪的必要要件 B.是指刑法規(guī)定的構成犯罪在客觀活動方面所必須具備的要件 C.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時間、地點、方法等 D.可以分為兩類,即必要要件和選擇要件 24.下列關于刑事責任年齡計算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 A.一律按照公歷的年、月、日汁算 B.從過生日的當天起才認為已滿周歲 C.從過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認為已滿周歲 D.以農歷為計算的標準 25.在罪過中,意志對危害行為和結果的支配和控制作用,表現為____ A.希望 B.放任 C.疏忽 D.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