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說明文閱讀



2023年中考語文二輪專題復習:說明文閱讀說明文閱讀材料 第一講、說明文知識及常見題型 一、說明文定義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給人以知識的文章. 二、說明文分類 按說明對象可以分為兩類: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 找說明對象的方法: 【歸納方法】 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征如《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又如《“長信宮”燈》,題目即說明對象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征 三、概括類題型 【歸納方法】 1.當序數詞與中心句很明顯: ①找出標志順序詞語(如序數詞;首先、然后等) ②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2.當序數詞、中心句不明顯則需要我們根據文章歸納: ①找出關鍵詞、概括事物本質 ②劃分層次,整合要點,綜合歸納 ③注意分值,一般1點對應1分 題型示例 閱讀全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運動為什么能改善大腦機能? 閱讀全文,從中篩選信息,說說新的精確有致的預警系統(tǒng)應該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根據一、二兩段的內容,概括水葫蘆的三個特點 準確提取信息,寫出極技術人員修復古油畫的三個步驟 四、 說明順序 1.常見的說明順序有: ①時間順序:就是以時間先后作為說明的先后順序理解時間順序注意找到表明時間的詞語就可以了 ②空間順序:就是以空間的轉換為順序進行介紹理解空間順序要注意分辨表明方位的詞語 ③邏輯順序:包括由特點到用途, 由概括到具體,主要到次要,由整體到局部,由現象到本質,由原因到結果等, 理解邏輯順序要注意表明因果關系的詞語邏輯順序比較復雜,(1)我們可以通過排除法,也就是判斷該文段是不是時間順序或者空間順序,如果這兩者都不是,那就是邏輯順序了,(2)但也要注意是否使用了多種說明順序 說明順序答題方法: 題型一1.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安排說明內容的?請結合具體內容分析 (1)判斷說明順序 (2.)準確看出全文的結構特點(見下文結構形式劃分),給不同的結構的段落劃分層次 (3)找出中心句或者關鍵詞概括,且按順序作答(先寫……然后寫……接著寫….最后寫……) 例子:本文的說明順序是什么?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
見《不假思索的肌肉記憶》) 備注:(1)就一個語段而言,先將段落分成幾個層次,然后概括每層的主要內容,最后把層意銜接起來就很容易弄清說明順序 (2)就全文而言,先逐段概括要點再用“同類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幾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連綴起來,就能比較清楚地顯示出全文的說明順序 (3)答題時要格外注意題干問題指向的是全文順序還是部分段落的順序 題型二2.×段和×段是否能調換位置,為什么? 思路(1)表達態(tài)度,能或不能,一般為不能 (2)解釋每段所寫的內容 (3)找出兩段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可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A段之間是否有說明順序存在 B段之間是否和上文有照應關系 C者之間是否以一方為基礎 D后關系是否是一種社會習慣說法 如《宣紙“前世今生”》中第3段第4段能否調換順序?為什么 參考答案(1)不能(2)第三段講的是宋元時期宣紙是用青檀皮為原料;第四段講到了明朝中葉,已經出現了混合沙田稻草做宣紙的做法(3)這兩段之間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所以不可調換。
題型三3、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或有什么好處) 步驟一:【說明順序作用】 1.時間順序,按照事物的發(fā)展歷程的時間先后次序,作用是可以清晰把握事物發(fā)展前后的變化過程 2.空間順序,按照事物的形狀、結構或各部分空間的關系安排說明的條理,作用是有助于讀者全方位把握事物的特征 3.邏輯順序,依據事物內部的聯(lián)系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進行說明可以把復雜的事物清楚,有利于說明、揭示事理內在聯(lián)系有助于讀者從××到××的【答題方法】認識說明對象的特征 1、確定說明順序,引用說明順序固定作用 2、在表述中加入說明內容 3、在回答“有什么作用”時需要加入文章是如何使用這種說明順序的回答好處兩點即可) 五、說明方法(詳見第二講) 1.常見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畫圖表等 六.說明的語言----準確性(詳見第三講) 其他題型 1.開頭作用題(注意和議論文開頭作用題比較) 解題思路 ⑴引出下文的說明對象 (結構) ⑵寫出了……內容(即段意)。
(內容) ⑶吸引讀者,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表達效果) 2.語序題(即段落或句子能否顛倒) 解題思路:不能調換1)原文采用由……到……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后不合邏輯 (2)總分關系中,分說部分與前文總說部分順序相照應 (3)調換后不符合人們的認知規(guī)律 3.開放題(拓展題)【解題思路】 (1)認識闡釋類以文章內容為出題依據,答案可在文章中直接找到 (2)見解感悟類 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文章所提到的相關內容,進行簡單的提煉,表達自己的看法 (3)語境應用類 選擇與語境相符的語言特點,結合文章內容表達 總之: ⑴看清要求,問什么答什么,不要答非所問 ⑵看分答題,一般1分一個要點 ⑶一般來說,這種題型注意“雙聯(lián)”——聯(lián)系文本,聯(lián)系實際 題型示例 1.根據文意,談談我們怎么科學的認識沙塵暴? 2.生活中,你喜歡打字還是手寫,請談談你的看法 3.“珍妮”颶風讓我們認識到,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要有所作為,該防御就防御,盡可能減少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損失。
請你結合本文內容,擬出幾條防御和減少自然災害的措施答出兩條即可) 4.你的同學王冰喜歡在預習新課時聽搖滾音樂,請你結合本文只是勸勸他改掉這個習慣,你會怎么說? 第二講、說明方法及作用 一、常見說明方法 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下定義、畫圖表、作詮釋、摹狀貌、引用等但中考??嫉恼f明方法一般是“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四種,要重點掌握 【總套路】 找準句段,審清題目 2.標志字詞,用筆圈出 3.答案全面,分點羅列 二、說明方法的作用 1.舉例子 【答題思路】:舉…..例子,具體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么特點(直接說明前面這一句話) 【例1】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中國石拱橋》 答:《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這個舉例子具體形象地說明了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這一特點 2、列數字 【答題思路】: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科學準確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么特征,使說明更有說服力【例2】把各種鹽類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25%。
死海海水的特征是咸度高、浮力大)《死海不死》 答:運用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科學準確地說明了死海海水咸度高、浮力大的特征,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3、作比較 【答題思路】:把……和……進行比較,突出(強調)了說明對象的什么特點(地位/影響等)例3】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蘇州園林》 答:把蘇州園林與我國一般建筑進行比較,突出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的特點 4、打比方 【答題思路】:把……比喻成……,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么特點,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例4】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石拱橋的特點是形式優(yōu)美、結構堅固)《中國石拱橋》 答:把石拱橋比喻成虹,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石拱橋形式優(yōu)美的特點,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5、分類別 【答題思路】:對什么進行分類,條理清楚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么特征 【例5】風沙的進攻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可以稱為游擊戰(zhàn);一種可以稱為陣地戰(zhàn)《向沙漠進軍》 答:運用分類別的說明方法,對風沙的進攻方式進行分類,條理清晰地說明了風沙進攻人類的兩種主要方式。
PS1:當出現兩種或者兩種以上說明方法時,要注意雜糅如: 一、(1)運用了舉例子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2)列舉了….事例,并將……與…..進行比較,具體形象說明了….的….特征,并突出強調說明了這一特征 二、(2)運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2)通過準確具體的數字,并將……與…..作比較(3)科學準確地說明了……的…..特征,并突出說明了這一特征,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三、(1)舉例子、列數字(2)列舉….的事例,并用具體的數字,具體形象、科學準確說明了……的……特征 Ps2:如何判斷用幾種說明說法: 一種說明方法 1.主要運用了哪一種說明方法2.運用了哪一種說明方法 3.劃線句運用了兩種說明方法,請你選擇其中一種說明 二、兩種及以上 1.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2.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等 第三講、說明語言題 一、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的先決條件表示時間、空間、數量、范圍、程度、特征、性質等,都要求準確無誤特別要注意說明文中使用修飾限制性的詞語,它們往往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①表程度:比較、幾乎、相當、很、稍微、十分…… ②表估計:大約、大概、可能、左右、也許、差不多…… ③表范圍:大部分、極少、全部、全都…… 同時,說明文的語言有時也在準確、嚴密前提下具有生動性。
二、常見說明文語言題型 (一)題型一 :“××”詞能不能刪掉?為什么? 此類考題的答題格式是: 表態(tài)不能去掉/刪去) ②定性—如:“比較”“相當”“幾乎”“完全”表程度;“大約”“可能”“左右”表估計;“多”“有余”表數量;“據統(tǒng)計”“據XX觀點”表依據;然后解釋原詞語的意思及其語境義(文章義) ③如果刪去“XX”詞的后果—原來的XX意思變成了XX意思,與文意(事實)不符,太絕對 ④加點詞“XX”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示例:抵御沙丘進攻的方法是植樹種草我國沙荒地區(qū),有一部分沙丘已經長了草皮和灌木,不再轉移陣地了 3.句中加點的“有一部分”刪去可以嗎?為什么? 答:(1)不能刪除,(2)“有一部分”,是限制語,表范圍(2)文中表示沙丘已經長了草皮和灌木的數量范圍,不是全部,如果去掉就變成全部了,與實際情況不符,太絕對(4)“部分”一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二)題型二 “××”一詞好在哪里?(從說明文語言的角度,分析文中加點詞“XX”的作用 答題方法: 此類考題的答題格式是: ①“XX”詞的意思是XX。
解釋詞語的原義) ②在原文中準確地說明了......(將該詞放在原文中解釋句義) ③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舉例:“天鯤號”裝備強大,效率驚人天鯤號”配備了亞洲最強大的挖掘系統(tǒng)、最大功率的輸送系統(tǒng)和國際最先進的自動控制系統(tǒng)它的挖掘深度在6米至35米之間,最遠運送距離達到了1.5萬米這意味著它能在一小時內將大約6000立方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萬米之外換算過來,“天鯤號”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便能用挖掘機填滿整座“水立方”體育館 問題:加點詞“大約”有什么表達效果? ①“大約”是“左右”的意思,表示估計②在原文中準確地說明了“天鯤號”能在一小時內將6000立方米左右的海水、碎石、泥沙混合物送到1.5萬米之外③該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三)題型三 “××”詞能否被“××”詞替換? 此類考題的答題格式是: ①表態(tài)不能替換) ②定性—如:“比較”“相當”“幾乎”“完全”表程度;“大約”“可能”“左右”表估計;“多”“有余”表數量;“據統(tǒng)計”“據XX觀點”表依據;然后解釋原詞語的意思及其語境義。
③說明替換成“XX”詞的后果—原來的XX意思變成了XX意思,與文意(事實)不符,太絕對 ④加點詞“XX”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舉例:“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50.82米,兩端寬9.6米,中部略窄,寬9米中的加點詞“略”能否換成“很”,為什么? ①不能替換 ②“略”表程度,是稍微的意思,在文中表明橋的中部只不過是比兩端狹窄些 ③如果換成“很”,則表明這兩者在寬度上相差很大,與事實不符 ④加點詞“略”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總結規(guī)律】 說明語言??嫉南拗菩栽~語的意思: 1、可能:表推測,很不確定 2、大約:表估計,左右 3、大概:表推測,有很大可能性 4、估計:表推測,有很大可能性 5、左右:大概,表概數 6、也許:表推測,可能 7、完全:表程度,指百分之百,毫無例外 8、都:表范圍,指全部 9、大部分:表范圍,大多數 10、基本上:表范圍,大體上。
11、任何:所有一切 12、最:表程度,首位,沒有比得上 13、幾乎:表程度,接近于 14、僅:表程度,只,才 15、完全:百分之百,毫無例外 16、目前:現在這一階段 17、迄今為止: 到目前為止 18、據統(tǒng)計:指根據xx材料,表依據 19、最主要:表限制,最重要,起決定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