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疏散設施


一般來講,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設施有疏散樓梯和樓梯間、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應急廣播及輔助救生設施等對超高層建筑還需設置避難層和直升飛機停機坪等一、 疏散樓梯和樓梯間作為豎向疏散通道的室內、外樓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樞紐,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樓梯間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著人員的生命安全與消防隊員的救災工作因此,建筑防火設計,應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高度、層數,正確運用規(guī)范,選擇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樓梯,為安全疏散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根據防火要求,可將樓梯間分為開敞樓梯間、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和室外輔助疏散樓梯四種形式一)一般要求1.樓梯間的布置,應滿足安全疏散距離的要求,并盡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2.樓梯間應靠近標準層或防火分區(qū)的兩端布置,以便于雙向疏散3.靠外墻設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風和消防人員的援救行動4.除與地下室連通的樓梯,超高層建筑中通向避難層錯位的樓梯外,疏散樓梯間在各層的位置不應改變,上下直通,不變動位置首層應有直通室外的出口樓梯間位置變更,遇有緊急情況時人員不易找到樓梯,延誤疏散時間,造成不應有的傷亡,特別是賓館、飯店、商業(yè)樓等公共建筑5.地下室、半地下室樓梯間與首層之間應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與地上層共用樓梯間。
一般應在首層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小時的隔墻與其他部位隔開,并直通室外必須在隔墻上開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為確保人員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樓梯間首層應直通室外在首層與地下室、半地 下室樓梯間設有防火分隔設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員誤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擋火勢、煙霧蔓延6.樓梯間及其前室內不應附設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 室、非封閉的電梯井、可燃氣體管道和甲、乙、丙類液體管道,并不應有影響疏散的突出物7.疏散樓梯間和走道上的階梯應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應采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寬度變化,緊急情況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擁擠,堵塞通道,因此不應采用由于建筑造形的要求必須采用時,其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夾角不超過10度,且每級離扶手250mm處的踏步的寬度不應小于220mm8.居住建筑內,可燃氣體管道不應穿過樓梯間,如必須穿過時,應采取可靠的保護措施二)敞開樓梯間敞開樓梯間是指建筑物內由墻體等圍護構件構成的無封閉防煙功能,且與其他使用空間相通的樓梯間敞開樓梯間在低層建筑中廣泛采用由于樓梯間與走道之間無任何防火分隔措施,所以一旦發(fā)生火災就會成為煙火蔓延的通道,因此,在高層建筑和地下建筑中不應采用。
除《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規(guī)定應設封閉樓梯昌、防煙樓梯間的建筑外,其余一般建筑均可采用敞開樓梯間敞開樓梯間除應滿足疏散樓梯的一般要求外,還應符合下列要求:1.房間門至最近的樓梯間的距離應滿足安全疏散距離的要求2.樓梯間在底層處應設直接對外的出口當一般建筑層數不超過四層時,可將對外出口設置在離樓梯間不超過15m處3.公共建筑的疏散樓梯兩梯段之間的水平凈 距不宜小于150mm4.除公共走道外,其他房間的門窗不應開向樓梯間三)封閉樓梯間封閉樓梯間是指用耐火建筑構件分隔,能防止煙和熱氣進入的樓梯間高層民用建筑和高層工業(yè)建筑中封閉樓梯間的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乙級防火門一般應設封閉樓梯間的建筑物有:1.建筑高度不超過24m的醫(yī)院、療養(yǎng)院的病房樓和設有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多層旅館及超過五層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內疏散樓梯(包括底層擴大封閉樓梯間)2.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高層工業(yè)建筑(廠房、庫房)3.甲、乙、丙類生產廠房4.建筑高度不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單元式住宅除外)5.十二層至十八層的單元式住宅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且樓梯間應靠外墻,并宜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
6.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通廊式住宅7.高層建筑的裙房8.汽車庫、修車庫的室內疏散樓梯9.人防工程地下為兩層,且地下第二層的地坪與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時的電影院、禮堂;建筑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醫(yī)院、旅館,建筑面積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場、餐廳、展覽廳,公共娛樂場所、小型體育場所等對封閉樓梯間的設置要求:1).樓梯間應靠外墻,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應按防煙樓梯間規(guī)定設置2).高層建筑封閉樓梯間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并向疏散方向開啟3).樓梯間的首層緊接主要出口時,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防火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四)防煙樓梯間防煙樓梯間是指具有防煙前室和防排煙設施并與建筑物內使用空間分隔的樓梯間其形式一般有帶封閉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煙樓梯間,用陽臺作前室的防煙樓梯間,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煙樓梯間等一般應設防煙樓梯間的建筑物有:1.一類高層民用建筑2.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過32米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3.塔式高層住宅4.十九層及十九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5.超過十一層的通廊式住宅6.建筑高度超過32米且每層人數超過10人的高層廠房。
7.建筑高度超過32米的高層停車庫的室內疏散樓梯8.人防工程當底層室內地平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的電影院、禮堂;建筑面積大于500平方米的醫(yī)院、旅館;建筑面積大于1000平方米的商場、餐廳、層覽廳、公共娛樂場所、小型體育場所等防煙樓梯間的設置要求:1.樓梯間入口處應設前室、陽臺或凹廊2.前室的面積,對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平方米,與消防電梯合用的前室不應小于10平方米;對于居住建筑不應小于4.5平方米,與消防電梯合用前室的面積不應小于6平方米;對于人防工程 不應小于10平方米3.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均應為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五)室外疏散樓梯室外疏菜樓梯是指用耐火結構與建筑物分隔,設在墻外的樓梯室外疏散樓梯主要用于應急疏散,可作為輔助防煙樓梯使用室外疏散樓梯的設置 要求:1.樓梯及每層出口平臺應用不燃燒材料制作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小時2.在樓梯周圍2米范圍內的墻上,除疏散門外,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疏散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且不應正對梯段3.樓梯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0.9米,傾斜角一般不宜大于45度,欄桿扶手高度不應小于1.1米二、疏散走道疏散走道是疏散時人員從房間內至房間門,或從房間門至疏散樓梯或外部出口等安全出口的室內走道。
在火災情況下,人員要從房間等部位向外疏散,首先通過疏散走道,所以,疏散走道是疏散的必經之路,通常為疏散的第一安全地帶一)一般要求1.走道要簡明直接,盡量避免彎曲,尤其不要往返轉折,否則會造成疏散阻力和產生不安全感2.疏散走道內不應設置階梯、門檻、門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響疏散3.走道的結構和裝修因為走道是火災時必經之路,為第一安全地帶,所以必須保證它的耐火性能走道中墻面、頂棚、地面的裝修應符合《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guī)范》的要求同時,走道與房間隔墻應砌至梁、板底部并全部填實所有空隙4.走道的寬度一般應計算確定,具體要求參見本章第二節(jié)有關內容二)疏散距離安全疏散距離直接影響疏用時間和建筑物內人員的安全因此,必須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和功能,正確的運用規(guī)范,根據不同建筑提出具體的要求:1.高層建筑的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5米高層建筑與人防工程安全疏散距離應符合表3.4.2.1的規(guī)定為保證通廊式住宅建筑的人員能迅速安全疏散,當小樓梯設在戶外時,其安全疏散距離應從戶門算起;當小樓梯設在戶內時,其安全疏散距離應從最遠一個房間門算起小樓梯一段的疏散距離可按其1.5倍水平投影計算。
2.高層建筑內的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營業(yè)廳等,其室內任何一點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超過30米,其它房間內最遠一點至房門的直線距離不宜超過15m人防工程內最遠一點到該房間門的距離不應大于15m3.一般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距離,應符合表3.4.2.2的規(guī)定4.廠房的安全疏散距離應符合表3.4.2.3的規(guī)定5.汽車庫室內最遠工作地點至樓梯間的距離不應超過45m,當設有滅火系統(tǒng)時,其距離不應超過60m,單層或設在建筑物首層的汽車庫,室內最遠工作地點至室外出口的距離不應超過60m三、安全出口所謂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員安全疏散用的房間的門、樓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門為了在發(fā)生火災時,能夠迅速安全地疏散人員和搶救物資,減少人員傷亡、降低火災損失,在建筑防火設計時,除按要求設置疏散走道、疏散樓梯外,必須設置足夠數量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且易于尋找,并應有明顯標志一)高層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數量和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高層建筑每個防火分區(qū)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但如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設一個安全出口;(1)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每層不超過8戶、建筑面積不超過650平方米,且設有一座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的塔式住宅。
2)每個單元設有一座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且從第十層起每層相鄰單元設有連通陽臺或凹廊的單元式住宅3)除地下室外的相鄰兩個防火分區(qū),當防火墻上有防火門連通,且兩個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之和不超過規(guī)定的一個防火分區(qū)面積的1.4倍的公共建筑2.塔式高層建筑內兩座疏散樓梯宜獨立設置,當確有困難時,可設置剪刀樓梯,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剪刀樓梯間應為防煙樓梯間2)剪刀樓梯的梯段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小時的實體墻分隔3)剪刀樓梯應分別設置前室塔式住宅確有困難時可設置一個前室,但兩座樓梯應分別設加壓送風系統(tǒng)實踐證明,高層建筑采用剪刀樓梯作兩個安全出口,是一種既節(jié)約建筑面積和投資,又能滿足火災時緊急疏散的較好措施,但由于有的設計人員對剪刀樓梯在安全疏散上應具備的功能不甚了解,在設計上出現了一些缺陷例如:有的剪刀樓梯的梯段之間沒有用隔墻隔開,不能形成每座樓梯的上面和下面為各自獨立的樓梯間,起不到真正兩個疏散樓梯的作用;又如有的剪刀樓梯只有一個與電梯廳合用的前室,失火時一旦合用前室被煙火封住,人員無法通過樓梯疏散脫險等等3.高層居住建筑的戶門不應直接開向前室,當確有困難時,部分開向前室的戶門均應為乙級防火門。
4.高層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每個防火分區(qū)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防火分區(qū),且相鄰防火分區(qū)之間的防火墻上設有防火門時,每個防火區(qū)可分別設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房間面積不超過50平方米,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的房間,可設一個門5.高層建筑的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5米6.高層建筑(除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的塔式住宅和頂層為外通廊式住宅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不宜少于兩座,且不應穿越其他房間,通向屋頂的門應向屋頂方向開啟單元式住宅每個單元的疏散樓梯均應通至屋頂7.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當面積不超過60平方米時,可設置一個門,門的凈寬不應小于0.9米位于走道盡端的房間,當面積不超過75平方米時,可設置一個門,門的凈寬不應小于1.4米8.高層建筑內設有固定座位的觀眾廳每個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250人二)單層、多層民用建筑安全出口的數量和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少于兩個,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設一個:(1)一個房間的面積不超過60平方米,且人數不超過50人時,可設一個門;位于走道盡端的房間(托兒所、幼兒園除外)內由最遠一點到房門口的直線距離不超過14米且人數不超過80人時,也可設一個向外開啟的門,但門的凈寬不應小于1.4米。
2)二、三層的建筑(醫(yī)院、療養(yǎng)院、托兒所、幼兒園除外)符合表3.4.2..4的要求時,可設一個疏散樓梯3)單層公共建筑(托兒所、幼兒園除外)如面積不超過200平方米且人數不超過50人時,可設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4)設有不少于兩個疏散樓梯的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公共建筑,如頂層局部升高時,其高出部分的層數不超過兩層,每層面積不超過200平方米,人數之和不超過50人時,可設一個樓梯,但應另設一個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2.九層及九層以下,建筑面積不超過500平方米的塔式住宅,可設一個樓梯九層及九層 下的每層建筑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且每層人數不超過30人的單元式宿舍,可設一個樓梯3.超過六層的組合式單元住宅和宿舍,各單元的樓梯間均應通至平屋頂,如戶門采用乙級防火門時,可不通至屋頂4.劇院、電影院、禮堂的觀眾廳安全出口的數目均不應少于兩個,且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宜超過250人容納人數超過2000人時,其超過的部分,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應超過400人5.體育館觀眾廳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少于兩個,且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不宜超過400-700人設計時,規(guī)模較小的觀眾廳,宜采用接近下限值;規(guī)模較大的觀眾廳,宜采用接近上限值。
6.地下室、半地下室每個防火分區(qū)的安全出口數目不應少于兩個但面積不超過50平方米,且人數不超過10人時可設一個地下室、半地下室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防火分區(qū)時,每個防火分區(qū)可利用防火墻上一個通向相鄰分區(qū)的防火門作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個防火分區(qū)必須有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人數不超過30人,且面積不超過500平方米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垂直金屬梯可作為第二安全出口三)廠房、庫房安全出口的數量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廠房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少于兩個但符合下列要求的可設一個:(1)甲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5人;(2)乙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超過150平方米,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10人;(3)丙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超過250平方米,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20人;(4)丁、戊類廠房,每層建筑面積不超過400平方米,且同一時間的生產人數不超過30人2.廠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的數目不應少于兩個,但使用面積不超過50平方米,且人數不超過15人時可設一個3.地下室、半地下室如用防火墻隔成幾個防火分區(qū)時,每個防火分區(qū)可利用防火墻上通向相鄰分區(qū)的防火門作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個防火分區(qū)必須有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庫房或每個隔間(冷庫除外)的安全出口數目不宜少于兩個但一座多層庫房的占地面積不超過300平方米時,可設一個疏散樓梯,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的防火隔間,可設置一個門5.庫房(冷庫除外)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但面積不超過100平方米時可設一個四)設置要求1.疏散用的應急照明,其地面最低照度不應低于0.5LX2.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煙排煙機房、配電室和自備發(fā)電機房、電話總機房以及發(fā)生火災時仍需堅持工作的其它房間的應急照明,仍應保證正常照明的照度3.疏散應急照明燈宜設在墻面上或頂棚上安全出口標志宜設在出口的頂部;疏散走道的指示標志宜設在疏散走道及其轉角處距地面1米以下的墻面上走道疏散標志燈的間距不應大于20米4.應急照明燈和燈光疏散指示 標志應設玻璃或其它不燃燒材料制作的保護罩5.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可采用蓄電池作備用電源,且連續(xù)供電時間不應少于20分鐘;高度超過100米的高層建筑連續(xù)供電時間不應少于30分鐘四、消防電梯電梯主要用于高層建筑中消防電梯的用途在于火災時供消防人員進行撲救高層建筑火災用的因為普通電梯在火災時由于切斷電源而停止使用,如果消防隊員只靠攀登樓梯進行撲救,往往因體力不足和運送器材困難而貽誤滅火戰(zhàn)機,影響撲救火災及搶救傷員工作,因此,高層建筑必須設有專用或兼用消防電梯。
一)消防電梯的設置場所下列高層建筑應設消防電梯:1.一類公共建筑2.塔式住宅3.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4.高度超過32米的其它二類公共建筑5.建筑高度超過32米且設有電梯的高層廠房及建筑高度超過32米的高層庫房二)高層建筑消防電梯設置數量的要求1.當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1500平方米時,應設一臺2.當大于1500平方米但不大于4500平方米時,應設兩臺3.當大于4500平方米時,應設三臺4.消防電梯可與客梯或工作電梯兼用,但應符合消防電梯的要求三)消防電梯的設置要求1.消防電梯間應設前室,前室的面積,居住建筑不應小于4.5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工業(yè)建筑不應小于6平方米當與防煙樓梯間合用前室時,居住建筑不應小于6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工業(yè)建筑不應小于10平方米2.消防電梯井、機房與相鄰其它電梯井、機房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小時的隔墻隔開,當在隔墻上開門時,應設甲級防火門3.消防電梯宜分別設在不同的防火分區(qū)內4.消防電梯間前室宜靠外墻設置,在首層應設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經過長度不超過30米的通道通向室外5.消防電梯前室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或具有停滯功能的防火卷簾但合用前室的門不能采用防火卷簾。
6.消防電梯的載重量不應小于800公斤7.消防電梯的行駛速度,應按從首層到頂層的運行時間不超過1分鐘計算確定8.消防電梯轎廂的內部裝修應采用不燃燒材料9.消防電梯的動力與控制電纜、電線應采用不燃燒材料10.消防電梯轎廂內應設專用電話,并應在首層設置供消防隊員專用的操作按鈕11.消防電梯井底應設排水設施,前室門口宜設擋水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