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頭頸腫瘤



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第18章 耳鼻咽喉—頭頸腫瘤,,,,首 頁,一、學習目標,,二、疾病概要,,,耳鼻咽喉良性腫瘤,,,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頸部腫塊,,三、,目標測評,,,學習目標,1、簡述耳鼻咽喉良性腫瘤的臨床表現(xiàn)和治療要點,,2、描述鼻咽癌、喉癌等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xiàn)和治療要點,,3、說明頸部腫塊病因和鑒別診斷,,耳鼻咽喉—頭頸腫瘤,,頭頸腫瘤以耳鼻咽喉腫瘤占多數(shù),耳鼻咽喉的解剖復雜,部位隱蔽,檢查診斷有一定特殊性,有時容易誤診或漏診腫瘤的種類繁多,其中,常見的良性腫瘤有乳頭狀瘤、血管瘤、鼻咽纖維血管瘤,惡性腫瘤有鼻咽癌、喉癌、上頜竇癌等耳鼻咽喉良性腫瘤,:,乳頭狀瘤,,案例:,患者男,60歲前進行左側鼻塞3年,常有血涕查體:左側鼻腔中后部可見粉紅色,表面乳頭狀,質(zhì)中,觸之易出血的腫物問題:,,,1.?寫出你的初步診斷 2.?應該如何治療?,,耳鼻咽喉良性腫瘤,:,乳頭狀瘤,,,乳頭狀瘤(papilloma),的發(fā)病原因尚不確定,可能與病毒感染、炎性刺激、內(nèi)分泌障礙等因素有關1.,外耳道乳頭狀瘤,發(fā)生于外耳道軟骨部,早期腫瘤小,多無癥狀。
較大的腫瘤充滿外耳道時有阻塞感、癢感或聽力下降;若伴有繼發(fā)感染,則有耳痛、流膿徹底切除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切除后局部涂鴉膽子油可防止復發(fā)耳鼻咽喉良性腫瘤,:,乳頭狀瘤,,2.鼻及鼻竇乳頭狀瘤,常發(fā)生于鼻前庭及鼻中隔前部,多為單側,鼻腔內(nèi)多發(fā)于鼻頂和中鼻道;鼻竇以上頜竇和篩竇多見主要癥狀為鼻塞、流涕、涕中帶血或反復發(fā)生鼻出血檢查可見腫物淡紅色或紅色,呈乳頭狀、菜花狀或桑椹狀,觸之質(zhì)較軟、易出血內(nèi)翻性乳頭狀瘤為上皮向基質(zhì)內(nèi)呈乳頭狀增生,上皮向內(nèi)翻轉,彌漫生長,復發(fā)率高且有惡變傾向治療為手術徹底切除,術中創(chuàng)面給予激光氣化,可防止復發(fā)耳鼻咽喉良性腫瘤,:,乳頭狀瘤,,3.咽部乳頭狀瘤,,常發(fā)生于腭垂、腭咽弓、咽后壁、扁桃體表面及軟腭部多無明顯癥狀,偶有咽干癢、異物感等癥狀檢查可見有小蒂,可為單發(fā)或多發(fā),,呈灰白色、質(zhì)軟、表面不平形似桑椹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耳鼻咽喉良性腫瘤,:,乳頭狀瘤,,4.喉部乳頭狀瘤,單發(fā)者多見于聲帶,多發(fā)者見于杓狀間區(qū)及室?guī)?,有的可達聲門下區(qū)及氣管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10歲以下兒童更為多見,兒童的乳頭狀瘤以多發(fā)性居多,生長較快,且易復發(fā),成人患者有惡變傾向主要癥狀為進行性聲音嘶啞,重者出現(xiàn)喉喘鳴和呼吸困難。
間接候鏡,檢查可見淡紅色或暗紅色、,表面不平、呈乳頭狀腫物治療以喉鏡下手術摘除為主,必要時行喉裂開術摘除時作冷凍治療或局部涂鴉膽子油,可減少復發(fā)耳鼻咽喉良性腫瘤,:,乳頭狀瘤,,分析:,,,1、根據(jù)病史,考慮診斷:,,鼻乳頭狀瘤2、首先應該行腫物病理活檢、CT掃描,與鼻息肉、鼻咽癌鑒別,然后在鼻內(nèi)窺鏡下徹底切除腫瘤耳鼻咽喉良性腫瘤,:,血管瘤,,,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腫瘤或為血管畸形按其臨床特點和組織結構,可分為,毛細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海綿狀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及蔓狀血管瘤,,前兩種較多見耳鼻咽喉良性腫瘤,:,血管瘤,,,毛細血管瘤,臨床上最常見,多發(fā)生于顏面、外鼻、鼻中隔、咽及喉部呈鮮紅或紫紅色,不高出皮膚表面,邊界清海綿狀血管瘤,為一種迂回彎曲、極不規(guī)則而有波動性的血管瘤,又稱葡萄狀血管瘤,主要為顯著擴張的動脈和靜脈直接吻合而成耳鼻咽喉良性腫瘤,:,血管瘤,,1.耳部血管瘤,多發(fā)生于耳郭,亦可侵入外耳道,常為先天性蔓狀血管瘤在耳郭乳突區(qū)比其他部位多見2.鼻及鼻竇的血管瘤,以海綿狀血管瘤和毛細血管瘤為多見臨床主要癥狀為反復鼻出血和進行性鼻塞,不可輕易取活檢,以免引起嚴重出血。
3.咽部血管瘤,多發(fā)生于口咽和舌根部,局限性有蒂;粘膜下型,表面有屈曲的血管,質(zhì)軟,邊界清楚,多數(shù)無癥狀耳鼻咽喉良性腫瘤,:,血管瘤,,4.喉部血管瘤,較少見,毛細血管瘤可發(fā)生于喉的任何部位,由成群的薄壁血管構成;海綿狀血管瘤多發(fā)生于嬰幼兒,由竇狀血管構成,柔如海綿,呈暗紅色,不帶蒂而蔓布于粘膜下,表面高低不平,呈青紫色血管瘤的治療可采取硬化劑注射、冷凍、激光或放射治療,部分應手術切除;無癥狀者可暫不治療耳鼻咽喉良性腫瘤:,鼻咽纖維血管瘤,,鼻咽纖維血管瘤(angiofibroma of nasopharynx),又稱“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纖維血管瘤”常發(fā)生于男性青少年時期,為較多見的鼻咽部良性腫瘤,其病因不明耳鼻咽喉良性腫瘤:,鼻咽纖維血管瘤,,臨床表現(xiàn)取決于腫塊的原發(fā)部位、大小、侵犯方向及有無并發(fā)癥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反復鼻出血及進行性鼻塞,,以及壓迫或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導致的壓迫癥狀鼻咽鏡檢查可見鼻咽部腫塊,呈暗紅色,表面光滑或有表淺潰瘍及感染應注意與鼻咽癌、出血性后鼻孔息肉相鑒別由于此瘤極易出血,一般不做活檢X線平片及CT掃描有較大診斷價值,CT可顯示腫塊大小、位置和范圍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
耳鼻咽喉惡性腫瘤,,耳鼻咽喉的惡性腫瘤在頭頸部惡性腫瘤中占多數(shù),據(jù)國內(nèi)資料統(tǒng)計,除顱內(nèi)腫瘤外,頭頸部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20%~30%,其中,常見的有鼻咽癌、喉癌、上頜竇癌、甲狀腺癌和口腔癌等,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上頜竇癌,案例 :,患者陸某,男,48歲上頜牙痛3月,右面頰麻木感1月患者由于牙痛到口腔科要求將由上頜第一恒磨牙拔出,可見牙根呈蟲蝕樣破壞,遂轉入耳鼻咽喉科就診查體:右側面頰部輕度隆起,皮下可觸及界限不清、不可推動的腫塊,拔牙處傷口不愈合,滲出少量血性物問題:,,1.? 寫出你的初步診斷2.? 有那些措施對你進一步明確診斷有意義?,,3. 請寫出主要治療方案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上頜竇癌,,上頜竇癌(carcinoma of maxillary sinus),為耳鼻咽喉科常見癌腫之一鼻及鼻竇的惡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2%左右,鼻竇惡性腫瘤中尤以上頜竇癌最多見好發(fā)年齡為 40~60歲,上頜竇與篩竇、眼眶、顱底、鼻咽及口腔毗鄰,因其,病變隱蔽,早期癥狀少,,腫瘤又常在慢性炎癥的基礎上發(fā)生,所以病人常至晚期始來就診或確診,治療效果差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上頜竇癌,(一)臨床表現(xiàn),,上頜竇早期癥狀不明顯,有特殊臭味的血性分泌物,間或有少量鼻出血。
在鼻腔檢查時,發(fā)現(xiàn)中鼻道有血跡,此可能為其早期癥狀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上頜竇癌,上頜竇各壁破壞后的臨床表現(xiàn)如下:,,1,.前壁,早期可有面部麻木感或脹痛,腫瘤破壞前壁可見面頰部隆起,在皮下可觸及界限不清、不可推動的腫塊晚期可出現(xiàn)潰爛2.,下壁,早期有上頜牙沉重感、牙痛、牙松動、牙脫落,腫瘤破壞硬腭時,可見牙槽骨腫大及硬腭呈半圓形隆起,并可在隆起部穿破;拔除病牙后,創(chuàng)面不愈合,腫瘤迅速生長,可由拔牙處穿破進入口腔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上頜竇癌,3.內(nèi)壁,常破壞鼻腔外側壁進入鼻腔,出現(xiàn)進行性加重的鼻塞,侵犯鼻淚管時,可出現(xiàn)溢淚癥狀腫瘤突破鼻腔外側壁時,前鼻鏡檢查可見紅色質(zhì)脆的增生物,觸之易出血4、上壁,侵入眶內(nèi),可使眼球向上移位;累及眼肌,出現(xiàn)眼球運動障礙及復視5、后壁,腫瘤向后外穿破骨壁,侵入翼腭窩或顳下窩,累及咬肌或翼內(nèi)肌,出現(xiàn)張口受限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上頜竇癌,6、,晚期,上頜竇癌常有劇烈疼痛,用一般止痛藥不能止痛;可出現(xiàn)嚴重貧血, 極度消瘦,頸淋巴結轉移,并可出現(xiàn)致死的大出血分析:,,,1、根據(jù)病史,考慮診斷:上頜竇癌?,,,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上頜竇癌,(二)診斷,,對40歲以上,有進行性鼻塞、血涕、一側面部麻木者,應提高警惕,重視每一個癥狀,必須詳細檢查鼻腔和鼻竇,確診困難者,可行上頜竇穿刺取活檢或上頜竇探查術。
同時作上頜竇X線攝片、碘油造影或CT掃描,鼻竇內(nèi)窺鏡檢查可直視腫物并可行活檢分析:,,2、為進一步確診,應進行以下輔助檢查:(1)鼻竇內(nèi)窺鏡檢查活檢(2)上頜竇穿刺活檢(3)影像學檢查:上頜竇X線攝片、 CT和MRI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上頜竇癌,(三)治療,,本病治療應采用手術、放療及化療的綜合治療手術療法有上頜骨部分或全切除術,一般先行下鼻道開窗后放療或頸外動脈插管化療,然后手術分析:,,,3、針對此患者,治療方案:(1)右側上頜骨全切除術(2)術后放療(3)化療及生物治療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鼻咽癌,,案例 :,患者王某,女,50歲回吸性血涕6月,右頸部腫塊4月,右耳鳴、重聽,右面頰麻木感1月查體:雙側鼻甲不大,中鼻無膿性分泌物鼻咽部右側咽隱窩飽滿,粗糙伴血痂,,伸舌正中,軟腭運動正常,雙側扁桃體不大會厭活動良好,雙側聲帶瓷白色,活動好,關閉佳右側外耳道寬敞,鼓膜光錐變形,鼓膜內(nèi)陷,有液平面頸部氣管居中,甲狀腺不腫大,,右側頸部可捫及5×4cm大小腫塊,質(zhì)硬,不活動,無壓痛問題:,,1.? 寫出你的初步診斷2.? 有那些措施對你進一步明確診斷有意義?,,3. 請寫出主要治療方案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鼻咽癌,,鼻咽癌(carcinoma of nasopharynx),,為我國多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華南沿海地區(qū)發(fā)病率較高,在這些高發(fā)地區(qū),鼻咽癌發(fā)病率男性占全身惡性腫瘤之首,女性僅次于宮頸癌、乳腺癌。
本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為2~10:1,發(fā)病年齡大多在30~60歲鼻咽部部位深在、隱蔽,且早期癥狀不明顯,常易漏診而延誤治療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鼻咽癌,(一)病因,,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下述因素有關:如遺傳因素、,EB病毒感染,和環(huán)境因素如多環(huán)烴類、亞硝胺類等化學物質(zhì)攝入有關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鼻咽癌,(二),病理,,,最常發(fā)生于,鼻咽頂后壁的頂部、側壁的咽隱窩,,以鱗癌多見組織學分為高分化癌、低分化癌、未分化癌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鼻咽癌,(三)臨床表現(xiàn),,1.鼻部癥狀,,回吸性血痰 ,吸鼻后痰中帶血可能是最早的癥狀早期可有擤涕帶血,當腫瘤增大堵塞鼻后孔則出現(xiàn)鼻塞,多為單側性,若瘤體增大可致兩側鼻塞2.耳部癥狀,腫瘤堵塞或,壓迫咽鼓管咽,口可出現(xiàn)該側聽力減退、耳鳴或鼓室積液等3.頭痛,腫瘤破壞顱底,累及三叉神經(jīng)引起頭痛,早期為間歇性,部位不固定,晚期為持續(xù)性,部位固定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鼻咽癌,4.轉移癥狀,,頸淋巴結轉移早期可出現(xiàn),,鼻咽癌頸淋巴結轉移占40%~80%左右,首先是頸深淋巴結上群,腫塊特點始為單側,繼為雙側,無痛、質(zhì)硬,活動受限,迅速增大并固定許多病人以頸上部腫塊為首發(fā)癥狀,或唯一的癥狀而就診。
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鼻咽癌,,顱內(nèi)轉移,癥狀表現(xiàn)為癌腫經(jīng)破裂孔侵入顱內(nèi),損傷Ⅵ、Ⅴ、Ⅳ、Ⅲ、Ⅱ顱神經(jīng),出現(xiàn)復視、頭痛、面部麻木、眼球運動障礙或固定、視力減退或失明頸部淋巴結轉移腫塊壓迫穿出顱底的Ⅸ~Ⅻ顱神經(jīng),可發(fā)生軟腭麻痹、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患側舌肌麻痹及萎縮,累計翼肌可致張口受限遠處轉移,癥狀表現(xiàn)為晚期腫瘤轉移至肺、肝、骨骼等處而出現(xiàn)相應癥狀分析:,,,1、根據(jù)病史及臨床表現(xiàn),考慮:(1)鼻咽癌?(2)鼻咽癌右側頸淋巴結轉移?(3)右側鼓室積液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診斷,,有以下癥狀者,應考慮本病1.回吸血性涕2.單側耳鳴和聽力減退3.不明原因復視4.不明原因偏頭痛5.頸側上部,乳突下方,胸鎖乳突肌上段前緣處有進行性腫大的無痛性腫塊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鼻咽癌,,檢查,:,凡有上述癥狀,以及單側分泌性中耳炎久治不愈者,必須檢查鼻咽部,發(fā)現(xiàn)可疑病變,應反復多點取病理活檢顱底X線攝片、CT及MRI掃描有助于明確診斷,EB病毒VCA-IgA抗體測定,可作為輔助診斷指標、普查篩選及治療后隨訪監(jiān)視的手段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鼻咽癌,分析:,,,2、為進一步確診,應進行以下輔助檢查:(1)鼻咽部活檢;(2)電子纖維鼻咽鏡或纖維鼻咽鏡或鼻內(nèi)鏡檢查;(3)影像學檢查 CT和MRI;(4)EB病毒血清學檢查;(5)頸部淋巴結穿刺細胞學檢查或活檢;(6)頸部、腹部B超和胸片檢查,,耳鼻咽喉惡性腫瘤:,鼻咽癌,(五)治療,,鼻咽癌對放療敏感,故放射治療為首選治療法。
早期病例放療后5年存活率可達60—80%,可輔助化療、免疫治療及中醫(yī)中藥療法分析:,,,3、針對該患者,治療方案為:(1)首選放射治療(2)在放療期間配合化療(3)中醫(yī)中藥及免疫治療耳鼻咽喉惡性腫瘤:,喉 癌,,案例:,患者姜某,男性,61歲患者于一年前出現(xiàn)聲音嘶啞,伴時有咳嗽,咳痰,痰中帶血絲無咽痛、發(fā)熱、及呼吸困難等癥狀查喉鏡示:會厭抬舉尚可雙側梨狀窩對稱,雙側聲帶前端有白色樣物,雙側聲帶前端及前聯(lián)合粘膜充血腫脹,左側聲帶前端粘膜稍有隆起,左聲帶固定,聲門閉合欠佳,聲門下區(qū)未見異常左頸部可捫及淋巴結腫大,大小約2cm×2cm×1cm,質(zhì)硬,活動度差問題:,,1.? 寫出你的初步診斷及診斷依據(jù)2.? 有那些措施對你進一步明確診斷有意義?,,3.???請寫出主要治療方案耳鼻咽喉惡性腫瘤:,喉 癌,,喉癌(carcinoma of larynx),是耳鼻咽喉科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占全身癌腫的1~2%,好發(fā)年齡為50~70歲,男女之比約為8:1耳鼻咽喉惡性腫瘤:,喉 癌,(一)病因,,喉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現(xiàn)有資料證明長期過度的吸煙、飲酒、空氣污染、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與誘發(fā)喉癌有關。
二)病理,,以鱗狀上皮細胞癌占絕大多數(shù),癌細胞的分化程度,多數(shù)為高分化和中分化聲門區(qū)癌,的分化程度較好,發(fā)展較慢,轉移較少;聲門上區(qū)癌分化較差,多有轉移耳鼻咽喉惡性腫瘤:,喉 癌,(三)臨床分型及表現(xiàn),,按癌腫侵犯的不同部位,喉癌分為聲門上癌、聲門癌和聲門下癌3型,最多見聲門癌,發(fā)病部位多在一側聲帶的前2/3,其次為發(fā)生于會厭的喉面及室?guī)У穆曢T上癌,聲門下者最少見1,.聲門上型,早期可無癥狀或出現(xiàn)喉部異物感或不適感,稍晚出現(xiàn)喉痛、吞咽痛和咳痰帶血絲,還可出現(xiàn)頸部轉移性腫塊,多無聲音嘶?。煌砥诔霈F(xiàn)呼吸困難、聲音嘶啞耳鼻咽喉惡性腫瘤:,喉 癌,2.聲門型,早期出現(xiàn)聲嘶,進行性加重,有時伴有咳嗽及少量帶血絲痰,很少疼痛,不影響吞咽功能;晚期因癌腫較大,患側聲帶固定,致聲門裂狹窄,發(fā)生呼吸困難,甚至窒息還可出現(xiàn)頸部轉移性腫塊或喉前包塊3.聲門下型,早期可無明顯癥狀,有喉異物感、發(fā)聲費力或有輕咳發(fā)展到侵及聲帶,發(fā)生聲音嘶??;晚期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及頸前淋巴轉移耳鼻咽喉惡性腫瘤:,喉 癌,分析:,,1、根據(jù)病史,考慮診斷:,喉癌,依據(jù):,,(1)聲音嘶啞一年,痰中帶血絲2)雙側聲帶前端有白色樣物,雙側聲帶前端及前聯(lián)合粘膜充血腫脹,左側聲帶前端粘膜稍有隆起,左聲帶固定,聲門閉合欠佳。
3)左頸部可捫及淋巴結腫大,大小約2cm×2cm×1cm,質(zhì)硬,活動度差耳鼻咽喉惡性腫瘤:,喉 癌,(四)診斷,,對40歲以上,原因不明的聲音嘶啞者或有喉部不適,經(jīng)兩周以上治療無好轉者,應進行間接喉鏡和纖維喉鏡檢查,仔細觀察喉內(nèi)的各個部位,發(fā)現(xiàn)可疑病變?nèi)』顧z明確診斷X線喉側位片和喉斷層片,有一定診斷價值,CT掃描、MRI掃描可顯示喉癌的部位和范圍晚期喉癌常有喉體活動受限或固定,以及頸淋巴結轉移分析:,,,2、為進一步確診,應進行(1)喉部活檢;(2)電子纖維喉鏡或纖維喉鏡;(3)喉部影像學檢查 CT和MRI耳鼻咽喉惡性腫瘤:,喉 癌,(五)治療,,喉癌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治療,治愈率較高,對其應進行綜合治療根據(jù)病變范圍,,可行喉部分切除術或全喉切除術,輔以放療或化療,近年來,提倡在徹底切除腫瘤的基礎上,進行喉的功能重建,以保存喉的部分生理功能若有頸淋巴結轉移時,應根據(jù)轉移情況選不同形式的頸廓清除術耳鼻咽喉惡性腫瘤:,喉 癌,,早期聲門癌放療與手術效果相同晚期喉癌或因其他原因不宜手術者,也可行放療化療僅作為輔助治療或姑息療法分析:,,,3、治療方案:(1)喉部分切除術加頸淋巴結清掃術(2)術后放療(3)化療及生物治療。
頸部腫塊,,,頸部腫塊較常見,包括多種疾病,,主要分為3大類,即炎性腫塊、腫瘤及先天性腫塊其中以惡性腫瘤占多數(shù),而惡性腫瘤又以淋巴結轉移癌較多見部位隱蔽的鼻咽、舌根、梨狀窩等處的癌腫,常以頸淋巴結腫大為其首發(fā)癥狀,必須仔細檢查才能找到原發(fā)癌頸部腫塊,頸部的分區(qū),,,各種疾病出現(xiàn)頸部腫塊均有其特點,按腫塊的部位劃區(qū)描述如下(圖18-1):,,1.,舌骨上區(qū),即頦下三角和下頜下三角區(qū),多見于舌下腺和頜下腺的腫瘤和囊腫圖18-1 頸部應用解剖學分區(qū),,頸部腫塊,2.舌骨下區(qū),即頸動脈三角和肌三角,常見為鼻咽癌向頸內(nèi)靜脈淋巴結上群轉移,咽及下咽癌常有頸內(nèi)靜脈淋巴結中群轉移,其次為口咽、扁桃體和舌根部的癌轉移肌三角常見頸段氣管周圍的腫塊,約占頸部腫塊的50%,主要為甲狀腺腺瘤和甲狀腺癌,其次為聲門下癌和頸段食管癌向氣管周圍淋巴結轉移良性腫瘤中還有鰓裂囊腫、頸動脈球體瘤和神經(jīng)膜瘤,見于頸動脈三角區(qū)甲狀舌骨囊腫位于甲狀軟骨和舌骨之間頸部腫塊,3.胸鎖乳突肌區(qū),該區(qū)上1/3的腫塊,常為鼻咽癌轉移,下1/3區(qū)的腫塊,常為喉及下咽癌的轉移,其次為甲狀腺癌轉移4.頸外側三角區(qū),該區(qū)被肩胛舌骨肌分為上方的枕三角和下方的鎖骨上窩。
常見為喉、下咽癌及甲狀腺癌轉移到頸內(nèi)靜脈淋巴結下群鎖骨上窩的腫塊,也可來自胸、腹部的癌轉移,該區(qū)良性腫瘤少見頸部腫塊,二、診 斷,,,首先區(qū)分炎性腫塊、腫瘤和先天性腫塊,后者少見,再區(qū)分良性還是惡性腫塊1.頸部炎性腫塊的特點:,,急性炎癥引起頸淋巴結腫大,常表現(xiàn)為局部紅、腫、觸痛顯著,經(jīng)抗生素治療效果明顯慢性炎性腫塊,多為頸淋巴結核,常有肺結核病史,病期較長,多數(shù)腫大淋巴結融合,軟硬度不一,較大淋巴結與皮膚粘連,局部有觸痛頸部腫塊,2.頸部良性腫塊特點:,,腫塊發(fā)展慢,病程長,多為單發(fā),與周圍組織多無粘連,多數(shù)活動度良好囊腫表現(xiàn)為腫塊硬而光滑,局部皮膚正常,無觸痛3.頸部惡性腫塊的特點:,,腫塊發(fā)展快,病程短,腫大淋巴結為單個或多個,腫塊硬而光滑,多與周圍組織粘連,活動受限或固定(晚期);轉移癌約有70%在頭頸部可發(fā)現(xiàn)原發(fā)癌耳鼻咽喉—頭頸腫瘤:,小結,,耳鼻咽喉腫瘤種類繁多,部位隱蔽,容易誤診或漏診乳頭狀瘤,病因不確定,癥狀因部位而表現(xiàn)不同,治療為手術徹底切除,術后局部涂鴉膽子油或基底部作激光、冷凍等可減少復發(fā)血管瘤,按其臨床特點和組織結構可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和蔓狀血管瘤治療可采用硬化劑注射、冷凍、激光或放療,部分應手術治療。
鼻咽纖維血管瘤,病因不明,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反復鼻出血及進行性鼻塞等,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耳鼻咽喉腫瘤種類繁多,部位隱蔽,容易誤診或漏診耳鼻咽喉—頭頸腫瘤:,小結,,上頜竇癌,以鱗狀細胞癌最多,病因未明主要表現(xiàn)為單側進行性鼻塞、血性涕伴有惡臭味;腫瘤侵犯上頜竇各壁可出現(xiàn)相應的癥狀,診斷依據(jù)病理學檢查治療為采用手術、放療、化療等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鼻咽癌,是我國多發(fā)腫瘤之一,因其部位隱蔽、癥狀不明顯易漏診而延誤治療;病人多以頸部包塊為首發(fā)癥狀就診治療以放療為主耳鼻咽喉—頭頸腫瘤:,小結,,喉癌,是喉部最常見的腫瘤,其中尤以聲門癌最為多見喉癌早期無特異性癥狀,對年齡超過40歲,有聲音嘶啞或喉部不適、異物感的均應作詳細的喉鏡檢查;對可疑者應取活檢明確診斷喉癌的主要轉移途徑為直接擴散、淋巴轉移和血液轉移喉癌采用以手術治療為主,術前或術后給予放療、化療等的綜合治療方案;對全喉切除的病人給予發(fā)音重建手術頸部腫塊,可按腫塊的部位劃分區(qū)為舌骨上區(qū)、舌骨下區(qū)、胸鎖乳突區(qū)和頸外側三角區(qū)進行描述,按腫塊的特點、區(qū)分其良惡性目標測評,一、填空題,,1.乳頭狀瘤切除后,局部涂,,可防止復發(fā)2.鼻咽纖維瘤的治療以,,為主。
3.鼻咽癌的好發(fā)部位是,,,可經(jīng),,孔導致顱內(nèi)轉移4.鼻咽癌的治療以,,方法為主,護理診斷有,,、,,、,,5.聲門癌的主要癥狀是,,6.頸部按腫塊的部位分,,、,,、,,和,,四個區(qū)目標測評,二、A型選擇題,,A1型題,,1,、關于耳鼻咽喉乳頭狀瘤,正確的是,,,A 腫物淡紅色或紅色,呈乳頭狀 B 易出血,,C 手術治療效果好 D 可癌變,,E 以上都是,,2、,聲門癌最早出現(xiàn)的癥狀,,A呼吸困難 B 咳血,,C 喉痛 D 聲音嘶啞,,E 吞咽困難,,,目標測評,3、,喉癌最重要治療方法是,,A 化療 B 心理治療,,C 抗感染 D 手術治療,,E 糖皮質(zhì)激素應用,,4、,鼻咽癌確診需,,A 病理檢查 B 臨床表現(xiàn),,C 有頸部腫塊 D CT檢查,,E 詢問病史,,,目標測評,A2型題,,5、,李某,男,65歲。
聲音嘶啞四個月,呼吸困難7天,檢查:左側聲帶有乳頭狀腫物生長,病理活檢為:喉鱗狀細胞癌病人情緒低落,拒絕治療該病人最主要的治療措施是:,,A 心理治療 B 抗感染,,C 放療 D 化療,,E 完善術前準備,,目標測評,A2型題,,6、,楊某,男,55歲右側頸部無痛性腫塊進行性增大三個月檢查:右頸側上部,乳突下方,胸鎖乳突肌上段前緣處有一3cm×2cm腫塊,無壓痛,質(zhì)韌,活動度不良該病人最可能的診斷是:,,A 鼻咽癌 B 頸淋巴結炎,,C 頸淋巴結核 D 頸部腫瘤,,E 甲狀腺囊腫,,目標測評,A3型題,,7~9題基于以下病例,,,張某,女,48歲主訴回吸血性涕3個月,伴有頭痛、心情煩躁及失眠檢查:鼻咽部檢查見咽后壁有一1.5cm×1cm腫物,表面粗糙,色澤蒼白,略隆起7、本病例最有可能的診斷是,,A 慢性咽喉炎 B 鼻咽癌,,C 鼻咽纖維血管瘤 D 鼻乳頭狀瘤,,E 都不是,,,,目標測評,8、輔助診斷除外,,A 鼻咽部腫物活檢 B 顱底X線攝片,,C 顱底CT及MRI掃描 D 心理咨詢,,E EB病毒VCA-IgA抗體測定,,9、當前最主要的治療措施是,,,A 心理治療 B 抗感染,,C 放療 D 化療,,E 完善術前準備,,目標測評,三、簡答題,,1.試述鼻咽癌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要點?,,2.試述上頜竇癌侵犯各壁的情況?,,3.如何對頸部腫塊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學習快樂!,,鼻咽癌臨床表現(xiàn)示意圖,,,鼻咽癌頸淋巴結轉移示意圖,,,喉癌示意圖,,喉乳頭狀瘤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