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記承天寺夜游》知識點檢測題(含答案)



2024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題復(fù)習(xí)《記承天寺夜游》知識點檢測題(含答案)《記承天寺夜游》知識點檢測題 一、理解背默題 1.《記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寫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2.《記承天寺夜游》中,表現(xiàn)蘇軾因月色美好,而想到了與自己共同境遇的老朋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記承天寺夜游》中,文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悵悲涼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記承天寺夜游》中,表現(xiàn)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___ 5.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中正面描寫月色的句子是“___" 6.《記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寫月光如水、疏影橫斜的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記承天寺夜游》中,表現(xiàn)蘇軾因月色美好,也因孤獨寂寞而想到了同病相憐的張懷民的句子是“___,___ " 8、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達作者微妙復(fù)雜的感情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記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繪了一個空明澄,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二、詞語解釋題 1.念無與為樂者 念: _________________ 2.懷民未寢 寢: _________________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 _________________閑人: _________________ 4.相與步中庭 相與: _________________ 步: _________________ 5.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 _________________ 6.欣然起行 欣然: _________________ 行: _________________ 7.解衣欲睡 解: _________________ 8.水中藻、荇交橫 藻、荇: 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譯句子題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 3.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_________________ 4.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_________________ 四、內(nèi)容理解題 1、請自選一個角度,對下面的句子進行賞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作者稱自己為“閑人"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及以下背景材料說說作者“閑”“在何處 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之處持有不冋悲見,后被貶為黃州因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記承天寺夜游》即寫于此時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古游記大多較簡通常開篇交代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中間寫景,篇末感懷本文就是如此,文章強調(diào)“閑”,你是如何理解這“閑"的? 5、借月抒情,蘇軾抒發(fā)的情感是什么?他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啟發(fā)? 6、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五、比較閱讀題 (一)《記承天寺夜游》與《超然臺記》比較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予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①,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囿,潔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完②之計 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③酒,瀹④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選自蘇軾《超然臺記》) [注]①比:連續(xù),連登:莊稼成熟②茍完:大致完備③秫(shú):黏黃米,可釀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 1.請用“/”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停頓。
標注兩處) 予 弟 子 由 適 在 濟 南 聞 而 賦 之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 (1)念無與為樂者 念:___ (2)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___ (3)獄訟充斥 獄:___ (4)擷園蔬 擷:___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 (2)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 _________________ 4.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內(nèi)容可以印證【乙】文中“樂哉!游乎!"這句話? 5.請談?wù)剬Α炯住课闹小伴e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二)《記承天寺夜游》與《吳船錄》比較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東下天無纖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練,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數(shù)。
向在桂林時,默數(shù)九年之間,九處見中秋,其間相去或萬里,不勝漂泊之嘆,嘗作一賦以自廣及徙成都,兩秋皆略見月今年又忽至此通計十三年間,十一處見中秋,亦可以謂之游子然余以病丐骸骨①,儻②恩旨垂允,自此歸田園,帶月荷鋤,得遂此生矣 (選自范成大《吳船錄》) [注]①丐骸骨:官員乞求年老退休的代詞②儻:同“倘”,如果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戶 戶: _________ (2)欣然起行 欣然:___ (3)向在桂林時 向: _________ (4)通計十三年間 通: ______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 (2)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數(shù) 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兩文都寫了賞月的情景,試分析兩位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 (三)《記承天寺夜游》與《世說新語 任誕》比較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陰①,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仿③,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④時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節(jié)選自《世說新語·任誕》) [注]①山陰:晉代縣名,今浙江紹興②皎然:潔白的樣子③仿:同“彷徨”,徘徊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博學(xué)多才,隱居不仕⑤剡(shàn):晉代縣名,今浙江嵊州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欣然起行 欣然:___ (2)念無與為樂者 念:___ (3)相與步于中庭 步:___ (4)經(jīng)宿方至 方:___ (5)造門不前而返 造: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 (2)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
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兩文都寫了月夜尋友,有何異同 4.你如何理解【乙】文中王子猷所說的“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四)《記承天寺夜游》與《蘇軾傳(節(jié)選)》《吉祥寺賞牡丹》比較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 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qū)使復(fù)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筑東南長堤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①以守,卒全其城有刪改)《蘇軾傳(節(jié)選)》 【丙】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yīng)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yīng)笑,十里珠簾半上鉤蘇軾《吉祥寺賞牡丹②》 [注]①堵: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一堵②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蘇軾因批評新法而受到誣陷,自請外放,任職杭州通判。
此詩為熙寧五年(1072),蘇軾在吉祥寺游賞牡丹、摘花取樂時所作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戶 _ 戶:___ (2)念無與為樂者 念:___ (3)軾詣武衛(wèi)營 詣:___ (4)卒全其城 卒: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 (2)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_________________ 3.蘇軾作詩注重“煉字",說說“花應(yīng)羞上老人頭”中“羞"字的妙處 4.從以上三則材料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蘇軾 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簡要分析 (五)《記承天寺夜游》與《月夜》比較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梧桐庭院鳳凰枝,六尺湘簾①踠地②垂 長記綺窗相對語,二三更后夜涼時。
黃遵憲《月夜》 [注]①湘簾:用湘妃竹做的簾子②踠地:屈曲斜垂著地的樣子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___ (2)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___ (3)蓋竹柏影也 蓋:___ (4)長記綺窗相對語 語: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 3.《記承天寺夜游》表現(xiàn)了作者 的人生態(tài)度;《月夜》表現(xiàn)了詩人 的心情 4.《記承天寺夜游》和《月夜》都運用了什么寫法 請簡要分析 《記承天寺夜游》知識點檢測題 一、理解背默題 1.《記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寫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記承天寺夜游》中,表現(xiàn)蘇軾因月色美好,而想到了與自己共同境遇的老朋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3.《記承天寺夜游》中,文中最能表現(xiàn)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悵悲涼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記承天寺夜游》中,表現(xiàn)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___" 5.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中正面描寫月色的句子是“___ 6.《記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寫月光如水、疏影橫斜的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記承天寺夜游》中,表現(xiàn)蘇軾因月色美好,也因孤獨寂寞而想到了同病相憐的張懷民的句子是“___,___ 8、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達作者微妙復(fù)雜的感情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記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繪了一個空明澄,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參考答案 1.庭下如積水空明 2.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4.欣然起行 5.月色入戶 6.庭下如積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橫 7.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8、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9、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主旨句) 10、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 1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二、詞語解釋題 1.念無與為樂者 念:考慮,想到 2.懷民未寢 寢:睡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只是 閑人:清閑的人 4.相與步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步: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 5.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 6.欣然起行 欣然:高興的樣子 行:走 7.解衣欲睡 解:脫、 脫下 8.水中藻、荇交橫 藻、荇:水草,這里指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三、翻譯句子題 1.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張懷民也沒睡,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和荇(水草) 3.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哪一夜沒有月亮呢 哪里沒有竹子和柏樹呢 只是很少有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4.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月光照進窗戶(十分優(yōu)美),我高興地起來走出屋外。
四、內(nèi)容理解題 1、請自選一個角度,對下面的句子進行賞析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答:示例一:景物特點鮮明(1分),“積水空明"等句傳神地寫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1分),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xiàn)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 示例二:運用側(cè)面描寫的手法(1分),用竹柏的影子側(cè)面寫出月光的澄澈明亮(1分), 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xiàn)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 示例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月光比作院中積水,將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1分),生動形象地寫出月色的澄澈明凈(1分),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xiàn)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 示例四:“交橫”(“空明"),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月光的皎潔明澈(2分),表達作者對月色的喜愛(表現(xiàn)出作者心境的寧靜、喜悅) 2、作者稱自己為“閑人”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及以下背景材料說說作者“閑"“在何處 背景材料:蘇軾才華橫溢,有濟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對王安石變法的激進之處持有不冋悲見,后被貶為黃州因練副使,實際如同流放《記承天寺夜游》即寫于此時 答:蘇軾滿腹才華卻被貶黃州,有職無權(quán),才能無以施展,可謂職閑;②他趁夜出行,庭中賞月,醉心空明月色,可謂情閑;③作者以閑人自稱,既有被貶的惆悵苦悶,也有賞月中自我排遣的曠達樂觀,可謂心閑。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fù)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面對挫折的豁達都包含其中 4.古游記大多較簡通常開篇交代時間、地點、人物、環(huán)境,中間寫景,篇末感懷本文就是如此,文章強調(diào)“閑",你是如何理解這“閑”的? 答:蘇軾的一個“閑"字,把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樂觀豁達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長; 5、借月抒情,蘇軾抒發(fā)的情感是什么?他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啟發(fā)? 答案:蘇軾借月書寫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派遣的豁達(或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 6、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yōu)美 五、比較閱讀題 (一)《記承天寺夜游》與《超然臺記》比較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予自錢塘移守膠西,釋舟楫之安而服車馬之勞,去雕墻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觀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歲比不登①,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樂也,處之期年而貌加豐,發(fā)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樂其風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園囿,潔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茍完②之計 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風月之夕,予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魚,釀秫③酒,瀹④脫粟而食之,曰:“樂哉!游乎!" 方是時,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 (選自蘇軾《超然臺記》) [注]①比:連續(xù),連登:莊稼成熟②茍完:大致完備③秫(shú):黏黃米,可釀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④瀹(yuè):煮 1.請用“/"標出下面語句的朗讀停頓標注兩處) 予 弟 子 由 適 在 濟 南 聞 而 賦 之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語。
(1)念無與為樂者 念:___ (2)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___ (3)獄訟充斥 獄:___ (4)擷園蔬 擷:___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 (2)園之北,因城以為臺者舊矣,稍葺而新之 _________________ 4.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內(nèi)容可以印證【乙】文中“樂哉!游乎!”這句話? 5.請談?wù)剬Α炯住课闹小伴e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參考答案】 1.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 2.(1)考慮,想到 (2)共同,一起 (3)訴訟事件(案件) (4)采摘(摘取) 3.(1)庭院中的月光如積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錯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吧 (2)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 4.①蘇軾受到貶謫,在承天寺與友人一起漫步閑庭,愁緒得到排遣,感受到快樂 ②在蘇軾的眼中,欣賞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樂的。
5.閑人:貶謫之人,無職無權(quán),清閑無比;夜游賞月,悠游自如,富有閑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 超然:一方面指弟弟為他游玩之地取名為“超然臺";另一方面指蘇軾被調(diào)任之后,還能修整花園,打掃庭院,與朋友一起過著快樂的生活,是因為他有著樂觀豁達、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乙】我從杭州調(diào)移到密州(任知州),放棄了乘船的舒適快樂,而承受坐車騎馬的勞累,放棄墻壁雕繪得華美漂亮的住宅,而棲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遠離杭州湖光山色的景象,行走在桑麻叢生的荒野剛到之時,連年收成不好,盜賊到處都有,案件也多不勝數(shù),而廚房里空蕩無物,每天(都)吃枸杞野菊(充饑)人們自然都懷疑我會不快樂,(可我)在這里住了滿一年后,面腴體豐,頭發(fā)白的地方,也一天天變黑了我既喜歡這里風俗的淳樸,這里的官吏百姓也習(xí)慣了我的愚拙無能于是在這里修整花園菜圃,打掃干凈庭院屋宇,砍伐安邱、高密的樹木,用來修補破敗(的房屋),做大致完備的打算 在園子的北面,靠著城墻筑起的高臺已經(jīng)很舊了,稍加整修,讓它煥然一新我)不時(和大家)一起登臺觀覽,(在那兒)盡情抒情言志這)樓臺高大又安穩(wěn),幽深又明亮,夏涼冬暖。
雨落雪飛的早上,風清月明的晚上,我沒有不在(那里的),朋友們也沒有不(在那里)跟從著(我的)我們)采摘園子里的蔬菜,釣取池塘里的游魚,釀造米酒,煮食糙米粗飯來吃,(大家一邊吃一邊)贊嘆:“(在這里)游玩,(多么)快活?。 ? 在這個時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濟南做官,聽說了(這件事),寫了一篇賦,并且給這個臺子命名“超然",以說明我之所以到哪兒都快樂,大概是因為(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 (二)《記承天寺夜游》與《吳船錄》比較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東下天無纖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練,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數(shù)向在桂林時,默數(shù)九年之間,九處見中秋,其間相去或萬里,不勝漂泊之嘆,嘗作一賦以自廣及徙成都,兩秋皆略見月今年又忽至此通計十三年間,十一處見中秋,亦可以謂之游子然余以病丐骸骨①,儻②恩旨垂允,自此歸田園,帶月荷鋤,得遂此生矣 (選自范成大《吳船錄》) [注]①丐骸骨:官員乞求年老退休的代詞。
②儻:同“倘”,如果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戶 戶: _________ (2)欣然起行 欣然:___ (3)向在桂林時 向: _________ (4)通計十三年間 通: ______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 (2)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數(shù) 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兩文都寫了賞月的情景,試分析兩位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 【參考答案】 1.(1)門 (2)高興的樣子 (3)先前 (4)全,總 2.(1)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2)(我)生平見到的中秋佳月,像今天夜里的可以數(shù)得出來(不多) 3.【甲】文抒發(fā)的情感復(fù)雜而微妙,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自我排遣的豁達等乙】文傾訴了作者的常年漂泊之苦和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流露出歸隱田園的強烈愿望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乙】岷江從西南繞過州城的一角向東流。
天上沒有一絲云彩,月色異常明朗江面猶如(舒展的)白練,天光水色相互輝映我)生平見到的中秋佳月,像今天夜里的可以數(shù)得出來(不多)先前在桂林的時候,暗中計算九年的時間內(nèi),在九個地方過中秋節(jié),彼此間距離或許有萬里之遠,不免有漂流不定的感慨,曾寫過一首賦用來自我寬慰等到調(diào)到成都,兩個中秋都(只能)略微見到月色今年又忽然來到這里總計十三年中間,(在)十一個地方過中秋節(jié),也可以說是背井離鄉(xiāng)飄零異地的人了然而我因病請求退休,如果獲得皇帝的恩準,從此以后歸耕田園,在月亮出來后扛著鋤頭(回家),此生也就心滿意足了 (三)《記承天寺夜游》與《世說新語 任誕》比較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陰①,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仿③,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④時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節(jié)選自《世說新語·任誕》) [注]①山陰:晉代縣名,今浙江紹興。
②皎然:潔白的樣子③仿:同“彷徨”,徘徊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博學(xué)多才,隱居不仕⑤剡(shàn):晉代縣名,今浙江嵊州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欣然起行 欣然:___ (2)念無與為樂者 念:___ (3)相與步于中庭 步:___ (4)經(jīng)宿方至 方:___ (5)造門不前而返 造: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 (2)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 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兩文都寫了月夜尋友,有何異同 4.你如何理解【乙】文中王子猷所說的“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參考答案】 1.(1)高興的樣子 (2)考慮,想到 (3)散步 (4)才 (5)至,到 2.(1)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2)夜里下大雪,(他)睡醒,推開臥室門,命(仆人)斟酒 3.相同之處:蘇軾和王子猷都是看到美好夜色突然產(chǎn)生尋友的興致。
不同之處:【甲】文重在描寫作者與友人在庭院中散步,欣賞月夜之景乙】文重在描寫王子猷尋找友人的過程 4.此句表明王子猷注重過程的體驗而不在意結(jié)果;表現(xiàn)了其豪放不羈、任情率性的性格特點 【參考譯文】【乙】王子猷住在山陰夜里下大雪,(他)睡醒,推開臥室門,命(仆人)斟酒,四下望去,一片潔白的樣子于是起身徘徊,吟詠起左思的《招隱》詩忽然想起戴逵當時戴逵遠在剡縣,(王子猷)即刻連夜乘小船前往經(jīng)過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門前不進門又轉(zhuǎn)身返回有人問他為何這樣,王子猷說:“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興致已盡,自然返回,為什么一定要見到戴逵呢 ” (四)《記承天寺夜游》與《蘇軾傳(節(jié)選)》《吉祥寺賞牡丹》比較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 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
"驅(qū)使復(fù)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筑東南長堤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①以守,卒全其城有刪改)《蘇軾傳(節(jié)選)》 【丙】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yīng)羞上老人頭 醉歸扶路人應(yīng)笑,十里珠簾半上鉤蘇軾《吉祥寺賞牡丹②》 [注]①堵: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一堵②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蘇軾因批評新法而受到誣陷,自請外放,任職杭州通判此詩為熙寧五年(1072),蘇軾在吉祥寺游賞牡丹、摘花取樂時所作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月色入戶 _ 戶:___ (2)念無與為樂者 念:___ (3)軾詣武衛(wèi)營 詣:___ (4)卒全其城 卒: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 (2)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_________________ 3.蘇軾作詩注重“煉字”,說說“花應(yīng)羞上老人頭"中“羞”字的妙處。
4.從以上三則材料中,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蘇軾 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1)門 (2)考慮,想到 (3)往,到 (4)終于,最終 2.(1)(月光照在)院子里,如積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的水藻、荇菜縱橫交錯,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2)河水就要淹沒全城,事態(tài)嚴重,你們雖是禁軍,暫且為我出一點力吧 3.“羞"意思是羞怯,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一群老人簪著花走在街市上的情景,表現(xiàn)出詩人超脫豁達、狂放不羈的襟懷 4.《記承天寺夜游》記錄了作者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我讀出了一個曠達樂觀的蘇軾《蘇軾傳》(節(jié)選)寫蘇軾和百姓、官兵共同抗洪救城,我讀出一個心系百姓、身先士卒的蘇軾《吉祥寺賞牡丹》敘寫了作者與杭州百姓一同賞牡丹的歡樂氣氛及百姓看其醉歸的情景,我讀出了一個超脫豁達、狂放不羈的蘇軾 【參考譯文】【乙】黃河在曹村決口,泛濫到梁山泊(今山東梁山),水滿流入南清河,在城下匯合,暴漲的洪水無法排泄,城有被淹沒的危險,有錢人爭相出城避災(zāi)蘇軾說:“有錢人出城避災(zāi),民心都動搖了,我與誰守城 有我在,決不能讓洪水淹城。
驅(qū)使他們(有錢人)重新回到城里蘇軾去武衛(wèi)營,招呼卒長說:“河水就要淹沒全城,事態(tài)嚴重,你們雖是禁軍,暫且為我出一點力吧"卒長說:“太守尚且不躲避路上的洪水,我輩小人,應(yīng)當聽命效力蘇軾)率領(lǐng)眾人加筑東南長堤蘇軾搭建小草屋在城墻上(巡守),經(jīng)過家門也不進去,并派官吏分守城墻,終于保全了城池 【丙】老人頭上戴了一朵鮮艷的牡丹花,自己并不感到難為情牡丹花因為被插在老人頭上而感到難為情賞花飲酒,沉醉歸來,引得路人哄笑十里長街,珠簾上卷,百姓們爭看這位放蕩不羈、走起路來東倒西歪的太守 (五)《記承天寺夜游》與《月夜》比較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梧桐庭院鳳凰枝,六尺湘簾①踠地②垂 長記綺窗相對語,二三更后夜涼時 黃遵憲《月夜》 [注]①湘簾:用湘妃竹做的簾子②踠地:屈曲斜垂著地的樣子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___ 。
(2)庭下如積水空明 空明:___ (3)蓋竹柏影也 蓋:___ (4)長記綺窗相對語 語: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 3.《記承天寺夜游》表現(xiàn)了作者 的人生態(tài)度;《月夜》表現(xiàn)了詩人 的心情 4.《記承天寺夜游》和《月夜》都運用了什么寫法 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1)共同,一起 (2)形容水的澄澈 (3)大概是 (4)交談,說話 2.(1)想到?jīng)]有與我共同游樂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2)只是缺少像我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3.曠達樂觀 懷念友人的惆悵 4.虛實結(jié)合 《記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此句虛寫清澈的水,水中的藻、荇,實寫澄澈的月光、竹柏的影子,虛實相生,相映成趣,營造了一種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月夜》:前兩句寫眼前之景,是實寫;后兩句回想與友人夜談的情景,是虛寫。
【參考譯文】遍植梧桐樹的庭院寂寂無聲,六尺的湘妃竹做的簾子屈曲斜垂著地此時想起了和友人在綺窗下對坐交談的場景,二三更后也是如今這般的秋涼如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