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題復習《愛蓮說》測試題(含答案)



2024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題復習《愛蓮說》測試題(含答案)2024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題復習:《愛蓮說》 一、理解背默題 1、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中心句):___ 2、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 《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___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質,現(xiàn)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身自好的句子是:___ 8、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___ 9、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 11、世人甚愛牡丹的原因是: 二、詞語解釋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可愛者甚蕃 ( ) ②亭亭凈植( ) ③出淤泥而不染( ) ④香遠益清( ) ⑤濯清漣而不妖( ) ⑥不可褻玩焉( ) ⑦隱逸( ) ⑧陶后鮮有聞( ) ⑨同予者何人?( ) ⑩宜乎眾矣( ) 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 (少;新鮮) B.香遠益清 清榮峻茂 (清香;水清) C.中通外直 指(同“直")通豫南(空、貫通;通達) D.陶后鮮有聞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聽聞 ,聽到) 3、選出加點詞詞義不同的一項(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都是疑問代詞) B.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可以調素琴(都是可以) C.獨:晉陶淵明獨愛菊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都是唯獨、只) D.之:水陸草木之花(的)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取獨) 4、解釋“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 之: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無絲竹之亂耳 之: ④何陋之有___ 之: 三、翻譯句子題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陶后鮮有聞 4、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四、內容理解題 1、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2、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3、《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種事物來抒發(fā)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4、本文贊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5、《愛蓮說》作者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 (二) 《愛蓮說》與《養(yǎng)竹記》比較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竹似賢,何哉?竹本(1)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2)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3)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4)焉 ——節(jié)選自白居易《養(yǎng)竹記》 【注釋】(1)本:根2)體:體悟3)虛受:虛心接受4)實:充實,充滿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可愛者甚蕃( ) (2)陶后鮮有聞( ) (3)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2)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贊美蓮的君子之風, 乙文由竹的本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節(jié)貞等特點聯(lián)想到君子之德。
4.甲乙兩文都用了 的表現(xiàn)手法,甲文綜合運用記敘、 _____________、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乙文則主要運用了 的表達方式 (三)《愛蓮說》與《夏日賞荷》比較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②余以為妙絕( ) 2、根據語意,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晉陶淵明獨/愛菊 B.世人/盛愛牡丹 C.荷花為雨/所洗 D.余憶年/少時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
4、讀文賞荷: (1)賞荷,可觀其形美[乙]段描繪雨中荷花的語句是“ _________ ”,描繪雨后荷花的語句是“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 (2)賞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lián)系文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四)《愛蓮說》與《詠菊》比較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愛蓮說》 【乙】 詠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輕,芭蕉新折敗荷②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③初開曉更清 [注]①著:附著②荷:也稱作蓮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這里指菊花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晉陶淵明獨愛菊 獨: _________________ (2)濯清漣而不妖 妖: _________________。
(3)宜乎眾矣 宜: _________________ (4)金粟初開曉更清 初: ______________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愛蓮說》中,菊是________的象征;《詠菊》中,菊有________的特點用原文詞語填空) 4.《愛蓮說》《詠菊》對蓮(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五)《愛蓮說》與《飲酒》比較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可愛者甚蕃 蕃:___ (2)亭亭凈植 植:___ (3)宜乎眾矣 宜:___ (4)飛鳥相與還 相與: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愛蓮說》中揭示菊的象征意義的句子是“___ ”, 《飲酒》(其五)中能印證“晉陶淵明獨愛菊"的句子是“ _________” 4.《愛蓮說》和《飲酒》(其五)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 請簡要概述 (六)《愛蓮說》與《梅說》比較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世有四君子,梅為其一焉。
然則蘭竹畏寒,至于三九,皆伏不出菊者,雖花中隱士,妖嬈甚于清高惟梅立于冰雪之原,傲于寒風之沖;其心不高,氣不嬌;縞素競與世俗而萬艷齊黯,曲枝不折霜雪而根正骨剛,是謂之真君子也! 噫!吾孰與同,引為知己也___ !(選自《梅說》)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濯清漣而不妖 濯:___ (2)香遠益清 益:___ (3)妖嬈甚于清高 于:___ (4)是謂之真君子也 謂: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然則蘭竹畏寒,至于三九,皆伏不出 3.兩文都寫到菊,都運用了 的手法其中【乙】文中的“菊者,雖花中隱士"與【甲】文中的“ ”一句相互照應 4.兩文分別把“蓮"和“梅”比作君子,請根據選文概括君子所具有的品質 2024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題復習:《愛蓮說》 一、理解背默題 1、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中心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2、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質,現(xiàn)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9、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世人甚愛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二、詞語解釋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可愛者甚蕃 (多) ②亭亭凈植(樹立或立) ③出淤泥而不染(沾染) ④香遠益清( 更加清香) ⑤濯清漣而不妖(洗滌 ) ⑥不可褻玩焉(玩弄) ⑦隱逸(隱居者、隱士) ⑧陶后鮮有聞(少) ⑨同予者何人?(我 ) ⑩宜乎眾矣( 應當 ) 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D ) A.陶后鮮有聞 芳草鮮美 (少;新鮮) B.香遠益清 清榮峻茂 (清香;水清) C.中通外直 指(同“直")通豫南(空、貫通;通達) D.陶后鮮有聞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聽聞 ,聽到) 3、選出加點詞詞義不同的一項( D )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都是疑問代詞) B.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可以調素琴(都是可以) C.獨:晉陶淵明獨愛菊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都是唯獨、只) D.之:水陸草木之花(的) 蓮之出淤泥而不染(取獨) 4、解釋“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 之:的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無絲竹之亂耳 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何陋之有___ 之:助詞,在這里是賓語提前的標志,無實義 三、翻譯句子題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只喜歡蓮花從淤泥里長出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里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中間貫通外表挺直,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jié)節(jié)的 3、陶后鮮有聞 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 4、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香氣遠播,愈發(fā)清芬,筆直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近處玩弄 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對于蓮花的喜愛,和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對于牡丹的喜歡,當然有很多人了 四、內容理解題 1、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2、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贊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3、《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種事物來抒發(fā)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4、本文贊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huán)境也能獨立不移 5、《愛蓮說》作者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6、寫出蓮花的別稱,二個以上 荷花、芙蕖、水芝、水華、水芙蓉、菡萏 7、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通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8、“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xiàn)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 表現(xiàn)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tài)度,同時又相對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淵明的生活態(tài)度。
五、比較閱讀題 (一) 《愛蓮說》與《閑情偶寄》比較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節(jié)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自荷錢①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勁葉②既生,則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飄之態(tài),無風亦呈裊娜之態(tài);迢至菡萏③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乃花中既謝,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玉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則有花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④,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廢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襄物之用是芙?、菡咭玻瑹o一時一刻,這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 (節(jié)選自李漁《閑情偶寄》) [注釋]①荷錢:指初生的小荷葉。
②勁葉:指長大了的荷葉 ③菡萏:未開的荷花④異馥:異香⑤芙渠:荷花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字 ⑴不蔓不枝( )___⑵陶后鮮有聞( ) ⑶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2.下列文言虛詞“而”的意義和用法與“摘而藏之"中“而”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魚肥 C.乃記之而去___ D.呼爾而與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⑴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⑵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 4.甲、乙兩個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甲文: 乙文: 5.甲、乙兩個文段都寫荷花,都表達了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但贊美和喜愛的原因有所不同,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析 【參考答案】 1.⑴長枝節(jié),生出枝節(jié) ⑵少 ⑶停止 ⑷合宜,適合 2.C 3.⑴(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 ⑵無時無刻不適合人觀賞 4.甲文:借贊美蓮花的可愛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jié),表現(xiàn)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乙文:贊美荷花“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 5.甲文作者喜愛蓮花的原因是基于蓮花潔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詡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愛荷花是因為荷花“可看”“可聞"“可吃”“可用",有實用價值 (二) 《愛蓮說》與《養(yǎng)竹記》比較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皆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竹似賢,何哉?竹本(1)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2)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3)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4)焉 ——節(jié)選自白居易《養(yǎng)竹記》 【注釋】(1)本:根2)體:體悟3)虛受:虛心接受4)實:充實,充滿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可愛者甚蕃( ) (2)陶后鮮有聞( ) (3)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2)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贊美蓮的君子之風, 乙文由竹的本固、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節(jié)貞等特點聯(lián)想到君子之德 4.甲乙兩文都用了 的表現(xiàn)手法,甲文綜合運用記敘、 _____________、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乙文則主要運用了 的表達方式 【參考答案】 1.(1)多(2)少(3)堅定,有節(jié)操(4)種植,栽培 2.(1)對于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2)君子看見它的本性,就會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3.外形 香氣 性直 心空 4.象征 描寫 議論 譯文:竹子像賢人,這是為什么,竹子的根穩(wěn)固,穩(wěn)固是為了確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見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堅定不移的品格。
竹子的秉性直,直是為了站住身體,君子看見它這種秉性,就想到要正直無私,不趨炎附勢竹子的心空,空是為了虛心接受道,君子看見它的心,就想到要虛心接受一切有用的東西竹子的節(jié)堅定,堅定是為了立志,君子看見它的節(jié),就想到要磨煉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風順還是遇到危險時,都始終如一正因為如此,君子都喜歡種竹,把它作為庭院中存在價值的東西 (三)《愛蓮說》與《夏日賞荷》比較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 1、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②余以為妙絕( ) 2、根據語意,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晉陶淵明獨/愛菊 B.世人/盛愛牡丹 C.荷花為雨/所洗 D.余憶年/少時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數(shù)友,觀荷于湖邊亭中。
4、讀文賞荷: (1)賞荷,可觀其形美[乙]段描繪雨中荷花的語句是“ _________ ",描繪雨后荷花的語句是“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 (2)賞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lián)系文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1、①親近而不莊重 ②美妙到了極點(或:奇妙到了極點;奇妙極了等) 2、D 3、①句: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或:像我一樣愛蓮的,還有誰呢?) ②句:一天,(我)和幾位好友一起,在湖邊的亭子中觀賞荷花 4、(1)雨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 雨后:鮮妍明媚,裊娜多姿 (2)例一: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這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點,這與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的品質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歡稱荷為“花中仙子"因為被雨洗滌過的荷花,更顯得鮮妍明媚、清新脫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 譯文:我回憶年輕時,居住在西湖。
每當?shù)搅讼奶欤R近湖邊欣賞荷花,就高興得忘了吃飯一天,我和幾個好友,在湖邊的亭子中觀賞荷花,意興正濃,忽然天上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顯現(xiàn)為飄動搖擺的姿態(tài)不一會兒,雨過天晴,湖中波瀾不驚,湖面和天空呈現(xiàn)出相同的顏色,荷花被雨水所沖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在是花中的仙子李白詩中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我認為絕妙極了 (四)《愛蓮說》與《詠菊》比較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愛蓮說》 【乙】 詠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①瓦輕,芭蕉新折敗荷②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③初開曉更清 [注]①著:附著②荷:也稱作蓮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這里指菊花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晉陶淵明獨愛菊 獨: _________________。
(2)濯清漣而不妖 妖: _________________ (3)宜乎眾矣 宜: _________________ (4)金粟初開曉更清 初: ______________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愛蓮說》中,菊是________的象征;《詠菊》中,菊有________的特點用原文詞語填空) 4.《愛蓮說》《詠菊》對蓮(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1.(1)只 (2)(過分)艷麗 (3)應當 (4)開始,剛剛 2.(1)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 (2)(蓮的柄)內部貫通,外部筆直,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 3.隱逸(者) 耐寒 4.情感:《愛蓮說》喜愛(贊美)蓮,《詠菊》不喜愛(鄙棄)荷 原因:《愛蓮說》中,蓮具有堅貞高潔、正直不阿的品格;《詠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堅忍無畏的品格意思對即可回答“原因"時,從寫法、主旨等角度解說,言之成理也可) 【參考譯文】 一夜過后,初降的寒霜輕輕地附著在瓦上,芭蕉折斷,荷葉傾倒。
耐寒的只有東邊籬笆旁的菊花,金粟一般的花蕊剛剛綻開,早晨更多了一份清香 (五)《愛蓮說》與《飲酒》比較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可愛者甚蕃 蕃:___ (2)亭亭凈植 植:___ (3)宜乎眾矣 宜:___ (4)飛鳥相與還 相與: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愛蓮說》中揭示菊的象征意義的句子是“___ ”, 《飲酒》(其五)中能印證“晉陶淵明獨愛菊"的句子是“ _________” 4.《愛蓮說》和《飲酒》(其五)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 請簡要概述 【參考答案】 1.(1)多 (2)豎立 (3)應當 (4)相伴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我只喜愛蓮花——它從河溝、池塘里積存的污泥中生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艷 (2)此情此景中蘊含著人生的真諦,想要分辨清楚,卻已忘了怎樣表達 3.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4.《愛蓮說》表達了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飲酒》(其五)表達了作者超脫世俗、熱愛自然(歸隱自潔)的生活態(tài)度 【參考譯文】(我)在喧囂擾攘的塵世建造房舍(居住),卻沒有令人心煩的車馬喧囂聲問我怎么能做到這樣呢 心境高潔遠離塵俗,(居住的)地方自然就顯得僻靜偏遠我在)東籬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之間望見了(美麗的)南山傍晚的時候,山間的云氣秀麗迷人,飛鳥成群結伴地還巢此情此景中蘊含著人生的真諦,想要分辨清楚,卻已忘了怎樣表達。
(六)《愛蓮說》與《梅說》比較閱讀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乙】世有四君子,梅為其一焉然則蘭竹畏寒,至于三九,皆伏不出菊者,雖花中隱士,妖嬈甚于清高惟梅立于冰雪之原,傲于寒風之沖;其心不高,氣不嬌;縞素競與世俗而萬艷齊黯,曲枝不折霜雪而根正骨剛,是謂之真君子也! 噫!吾孰與同,引為知己也___ !(選自《梅說》)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濯清漣而不妖 濯:___ (2)香遠益清 益:___ (3)妖嬈甚于清高 于:___ (4)是謂之真君子也 謂:___ 2.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然則蘭竹畏寒,至于三九,皆伏不出。
3.兩文都寫到菊,都運用了 的手法其中【乙】文中的“菊者,雖花中隱士"與【甲】文中的“ ”一句相互照應 4.兩文分別把“蓮"和“梅”比作君子,請根據選文概括君子所具有的品質 【參考答案】 1.(1)洗 (2)更加 (3)比 (4)說,稱 2.(1)潔凈地挺立(在水中),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靠近賞玩啊 (2)然而蘭花和竹子都畏懼寒冷,到了三九嚴寒天,都隱藏不出現(xiàn) 3.襯托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4.高潔傲岸、不慕名利、正直剛強(不屈不撓)、清雅脫俗4點,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乙】世間有四位君子,梅花就是其中一位然而蘭花和竹子都畏懼寒冷,到了三九嚴寒天,都隱藏不出現(xiàn)菊花,雖然是花中的隱士,但是妖艷嫵媚超過清高只有梅花傲立在冰雪之原上,傲立在寒風之中;她的心不高傲,脾性不嬌氣;它顏色素雅,和世間的俗花競美,其他的花都顯得暗淡;彎曲的花枝不因為霜雪而折,并且根基正直、氣骨剛強,因此說她是真正的君子! 唉!誰和我的愛好相同,可以成為我的知己啊!。